图书馆中秋之夜:穿越古今的诗词大会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自古以来,唐诗宋词元曲,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映照出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中秋佳节将至,在这个充满温馨与团圆气息的日子里,吉林省图书馆举办“诗词醉月—图书馆中秋之夜”活动,带领读者走进古典诗词的世界里,感受古人对月亮的无限遐想和他们笔下的中秋情怀。
随着夜幕降临,图书馆中秋之夜活动缓缓拉开序幕,以月为引,以诗为体,以乐为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乐团为读者带来了一场风雅至极的音乐盛宴。他们演奏了《花好月圆》《月亮河》《我心永恒》《卡农》等经典曲目,或优雅灵动,或典雅古朴,或清柔如水,或荡气回肠。悠扬的乐声将中秋的团圆欢乐、思乡思亲演绎得娓娓动,久久萦绕在读者的心中。
欣赏过优美的乐曲,读者便沉浸在互动体验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中秋诗词活动拉开了体验中秋的序幕。
吟诵诗词、巧做花灯。中秋花灯代表着光明与祝福,其种类繁多,常常配有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是我国民间手工工艺的代表。在“月色灯山满帝都——制作诗词版花灯”体验区,工作人员向参加活动的读者发放制作花灯的材料包,并详细讲解展示了制作花灯的步骤。读者们迫不及待地打开材料包,按照步骤折、粘、缠,不一会儿,一盒盒材料经过大家灵巧的制作、装饰,变成了精致的中秋花灯。工作人员为读者准备的是笔墨手书扇形书灯,形状是展开的书页,上面搭配经典诗词,在点亮光影的瞬间,勾勒出一幅诗词画卷。一抹光影,一片月华,手提花灯在时光中摇曳,仿佛穿越回千年前,闲话诗意人生。
一柄团扇,如诗如画,以笔为媒,以扇为布。团扇一直以来被赋予了无限的情思,古代人常用团扇来比喻月亮,抒发自己对圆月的喜爱之情。在“轻罗小扇扑流萤——巧绘团扇题诗词”体验区,工作人员为读者分发了扇面、画笔,并介绍了团扇的绘制过程,大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用画笔在团扇上一笔一划,细致勾勒,或描绘精美图案,或书写中秋诗词,一把把古风雅韵的团扇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读者们一边兴致勃勃地在团扇上书写诗词,一边吟起了诗句。大家摇着自己创作的专属团扇,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李白形容谁的诗?”在“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挑战对对碰”体验区,读者们纷纷展示古诗词才华。工作人员穿越时空,身着长衫,化身主考官。活动采取现场抽题的形式,读者进入场地后,选取题库中5张题卡交到工作人员手中,在规定时间内作答,根据作答情况领取相应的纪念品。现场角逐激烈,佳句频出,有的紧张得直跺脚,有的淡定从容胸有成竹,有的聚精会神地望向答题区……读者们尽情展示自己的诗词文学修养,领略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11岁的王同学五道题目都答对了,她的妈妈介绍说王同学从识字起就开始背诗,小学就能背诵小学生必读诗词,尽管诗词表达的意思她还不是都理解,但养成了每天朗读、背诵的习惯。
现场最热闹的要数“跬步江山即寥廓——挑战桌游版诗词”互动区,当古诗遇见游戏,跟着诗词citywalk,在诗词的指引下,去探索世界。工作人员根据桌游规则,制作成超大真人版。现场的巨型地图也不是简单的背景板,而是依托诗词意境精心设计制作的,将诗词和桌游完美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工作人员身穿马里奥服装,指导读者投掷巨型色子,按照点数前进到指定位置,根据格子内容进行相应活动。“呦,这不是孩子们玩的游戏吗?我们也能玩?”读者孙大爷兴致勃勃地抛起了骰子,按着点数走过去,刚好停在“问答”的格子上。工作人员随即递来一叠卡片,孙大爷从中抽出一张,卡片上显示:“小李杜是谁?”孙大爷很快便说出了答案前进3步。趣味十足的游戏,结合诗词知识,让现场读者觉得学习诗词很新潮、很快乐。
吉林大学的75名留学生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首先用英语介绍了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听完了文化讲解,吸引人的花灯制作环节便开始了。工作人员发放了制作灯笼的材料,并演示灯笼的制作流程。留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打开材料包,按照步骤开始制作。折书页、贴花纸、挂配件,留学生们耐心按照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诗词花灯的组装,不一会儿,一盏盏韵味十足的诗词花灯新鲜出炉。按下开关,温暖的灯光亮起,点亮了书页里《水调歌头》《滕王阁序》等经典诗词,也照亮了留学生们脸上的笑容。最后,大家一同拿起制作好的诗词花灯,在镜头前留下了“中秋快乐”的美好祝福。
师大附中的近200名同学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与图书馆的中秋之夜活动,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活动当中,玩儿得不亦乐乎,这是一次不一样的中秋体验,学与玩的结合让古诗词在节日中显得更为亲切。
以诗词为媒,共话文化传承。这个中秋不仅仅是月圆,更是知识的圆满,情感的团圆。此次活动不仅让读者品读到了流传千古的绝美诗句,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吉林省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活动形式,让广大读者在互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