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2月23日,是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65周年。为了更好地宣传杨靖宇将军的光辉事迹,弘扬杨靖宇精神,本报和英雄家乡河南省驻马店市《天中晚报》联手,共同策划了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系列报道。并将这次策划的主题定为“从天之中到白山黑水——追寻杨靖宇的足迹”,这次报道活动从去年12月10日起,到3005年3月1日,历时80多天,陆续独家采访到了关于杨靖宇将军的文字报道近7万字,珍贵图片50多幅,这些文字和图片许多都是第一手资料,在其它报刊上从来没有刊发过。
这次采访活动得到了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们看了关于杨靖宇的系列报道后,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本报表达了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观点和想法。
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抗联女战士、现已86岁高龄的庄凤,对本报关于杨靖宇将军的系列报道一直很关注,并给予了很高评价。他对记者说:“当年我在北满,杨靖宇将军在南满,他的名字大家都知道,杨靖宇是一个文武双全、很有策略的领导,他领导的抗联队伍很坚强。”
庄凤认为,在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长春晚报》能够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客观、真实地报道杨靖宇后人和家乡的变化,以及吉林人民在杨靖宇精神指引下的风貌,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非常有必要。
杨靖宇将军警卫员黄生发的夫人杨戈对记者说,每当《长春晚报》上有关于杨靖将军的报道,庄凤都要先打电话通知她,然后她就到报摊去买几份。现在她已经把本报发表过的关于杨靖宇将军的报道都剪了下来,并且装订成册,以供日后时常去翻阅这一段历史。杨戈对记者说,如果她的老伴黄生发还健在,会对《长春晚报》关于杨靖宇将军的系列报道更为关注。
家住双阳区的肖战国先生打来电话,说《长春晚报》能够把杨靖宇将军的报道做得这样全面细致,让他和妻子都很受感动。肖战国说,通过本报一篇关于杨靖宇将军警卫员的报道,他看到了自己的岳父刘元山当年和黄生发在接管蛟河时的照片,心中很是感动。
市中心医院叶先生打来电话说,这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关注《长春晚报》关于杨靖宇将军的系列报道,当他在报道中看到英雄的后代生活的仍然不是很富裕时,心中隐隐作痛。叶先生提出,杨靖宇将军为了抗击日寇的入侵,共歼灭日伪军18万人,牵制60万日军不能入关,即使是作为对这伟大功勋的回报,我们吉林省有关部门也应该多关心一下英雄的后代,在可能的情况下,能否让英雄的后代来吉林工作,安排他们在通化或者更好一点的学校就学。
中共农安县委精神文明办孙仕坤说,在看了关于杨靖宇将军的系列报道后,一个最深的感触是,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时代,全社会都应该来学习和发扬抗联精神,把国家建设好。
杨靖宇将军的二孙马继志、长曾孙马晨于2月26日抵达长春时,本报记者为他样送去了关于杨靖宇将军的系列报道,他们叔侄二人在看这些报道后非常高兴。马继志说:“吉林这片土地是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长春晚报》作为吉林省的主流媒体,能够在白山黑水间对爷爷的事迹进行深入采访,并派出记者到爷爷的家乡河南实地调查,同时写出了这么多的大篇幅报道,这让我一点都没想到。”
2004年12月初,《天中晚报》首先派记者到东北三省采访,得到了本报的大力支持,使其采访取得成功。
2005年1月2日,本报便特派记者到杨靖宇家乡采访。在河南省郑州市,记者采访到了杨靖宇将军的儿媳、现在已经80岁的方秀云老人,还有杨靖宇将军儿子马从云所有后代的生活情况,在第一时间向吉林省读者发回了独家报道。
记者1月7日抵达英雄的家乡驻马店后,得到了驻马店市委宣传部和《天中晚报》的支持。先后两次赴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故居及驿城区古城乡李湾村采访,与杨靖宇将军女儿马锦云的多位后人进行了接触,详细了解了将军后人的生活现状,得到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记者还采访了原驻马店地委书记、现任杨靖宇研究会会长的刘心铭和驻马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栗明伦,他们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河南省和驻马店市为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而举行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以及将军家乡对杨靖宇的深切怀念和将军家乡建国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