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头颅归葬追记
原通化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通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员孙践(笔名卓昕)先生,多年来勤于杨靖宇将军的研究工作,并写出了180万字的杨靖宇将军传记。看了本报关于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系列报道后,已经70多岁的孙践老人,向记者诉说了他当年整理杨靖宇将军革命史料的一段往事
杨靖宇是阵亡殉国的
1964年的初秋,我那时在通化市文化馆做文学创作辅导工作。
一天,市委宣传部为了迎接即将来访的外国元首参谒杨靖宇烈士陵园,特派我协助陵园管理所修改陈列馆的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解说词。
对这个文化领域的探索,我早就心动了,而且是向往已久的。在受命当时,我欣喜若狂,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真是笔墨难书。到了杨靖宇烈士陵园,首次接触到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的史料和文物时,整个心灵啊,都被杨靖宇将军那气吞山河的英雄业绩所占据。当时对杨靖宇将军壮烈牺牲的解说,在一个展室里存有两说:一说是阵亡殉国,一说是自戕殉节。当即举证审定孰是孰非:特别是那帧杨靖宇壮烈殉国、仰卧在门板上的全身照片,在胸部和左腿部有弹痕,显而易见地证明,将军是战死的,无可置疑;另一帧是将军的遗物照片,展示尚有三枝枪及其未用尽的子弹,也有力地驳斥了“将军给自己留下最后一粒子弹”之讹;还有一帧是将军头颅的照片,在鼻子头、面颊上留有冻伤斑痕,但其他眉宇、太阳穴上并无中弹的痕迹,证明将军的死并非是自戕的。经过反复考证,否定了“留下最后一粒子弹”自戕殉节之说,将这段史实予以匡正。但将军殉国后其躯体与首级是如何被日寇分离两地处置的,后来我们又是如何将其归葬的,这段史料由我负责整理。当时在我心里这仍然是个谜,未能冰释。时隔14年,到了“文革”告终、拔乱反正的1978年,才有缘破解这个谜。那时市委领导鉴于我曾参加过1964年秋的陵园资料整理和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解说词修改工作,又决定派我前去负责征集、调查、核实、整理、研究杨靖宇将军与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历史资料和革命文物工作,于是组成了“杨靖宇将军史迹调查组”。我和19名同志,跋山涉水,走访了杨靖宇将军在东北三省和河南省战斗过的十几个市县重点地区。这期间我们心中最惦记的事是,能否获得杨靖宇将军忠骨归葬的完整史料。为此我和4名同志,特地去了将军殉国的地方,到设在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走访,以便获取解放后保存将军头颅的第一手资料。
见证英雄的“拧劲子”树被造反派砍了
当我们踏上将军殉国地的三道崴子河谷时,这里已是霜染红叶的深秋了。在保安村头瞻仰了将军墓的旧址,又拜谒了正在殉国地新建的杨靖宇将军纪念塔。由向导指引,依照新掌握的史料所提供的线索,在河坝基石下查到了当年将军凭依抗敌的那块“两人高、一尺半宽”的“卧牛石”,又在沟口上掌找到了将军殉国前夕住过的地窝铺。转身又回到河畔,寻觅将军纵身跃过河的地点。在溪边芳草丛里,寻找至今还似乎深嵌着的将军足迹。令人顿足捶胸的是,当年河畔留影存照具有将军殉国见证意义的那棵“拧劲子”树却不见了,是因为“文革”期间造反派逼供,把见证人蔺长贵抓去,审问他怎么那么详细知道杨司令是在“拧劲子”树下牺牲的过程?硬逼他承认是出卖将军的叛徒,蔺长贵被逼无奈,夜间偷跑到三道崴子河边吊死在“拧劲子”树上以明志。可惜呀!可悲呀!此时的造反派,却视“拧劲子”树为“不祥之物”,动用斧锯砍伐了,而今只有在地表上残存的一截树桩,横断面上的年轮依稀可辨。
按时序查明,靖宇将军殉国的前五天(1940年2月18日),他是只身一人由大东沟来到保安村附近的三道崴子,没有抗联方面的目击者。我们只得采访当年当地的老住户的见闻者,详查参与围击将军的日伪军警要人及其档案资料。经过几天的繁忙查证,终于理出个头绪来:
杨靖宇将军于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许,为伟大的抗日救国、民族解放事业壮烈殉国的。此刻的敌人摘下地窝棚的门板当排子,将将军的遗体竖立起来,令随军的“警友”杂志记者抢先拍摄了这一镜头(不久辑入宣扬战功的日文版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摄影集里),为杨靖宇革命人生辉煌的顶点留下了见证。
敌人用铡刀切下将军的头颅
凶恶残暴的日酋古见政八部、岸谷隆一郎,民族败类赵廷喜,用人力小爬犁,把将军的遗体运到濛江县城。
当晚,在县城的民众医院,又对将军的腹部进行了解剖,日酋想看看这位将日伪军警讨伐队搞得焦头烂额,在一夜之间拖垮630多名,临死前还打死打伤10多名敌人的抗日将军,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结果在烈士的胃肠中,只找到尚未消化的树皮、草根、棉絮,一粒粮食也没有!解剖主刀医生,是原朝鲜独立军医官、时任濛江县民众医院院长的金源相,见此情景,竟然将手术刀惊落坠地!在场的日酋古见、岸谷等人,也个个惊愕异常:“中国竟有如此威武屈的人!”日酋从惊异中缓醒过来后,又命令叛徒程斌部下的骨干张奚若、白万仁,抬来一把大铡刀,铡下将军那高昂不屈的头颅。旋于2月24日下午在濛江县城驻守的“伪满”通化省警察本部门前的空场上,召开“庆功会”,日酋带头狂呼:“怨敌人杨靖宇射杀万岁!”。同时拍摄了杨靖宇将军的遗容、遗物照片,送通化省城洗印了几十麻袋,用飞机向抗日联军活动区投撒。日酋为宣扬其战功,用汽车运载将军的头颅,在伪满通化省的主要县城各“示众”三天,而后送往伪满都城——新京(即今长春)请赏。随后把将军的遗体弃于保安村外的乱坟岗子里,铲开积雪将其掩埋。事过七天,伪濛江县警务科长王士洪、警察大队长桑文海,突然接到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打来的电话——急切地问:杨司令的尸体在何处?快快地起出来,找人做个假头安上,一定要隆重办个“慰灵祭”。两名贼头领王士进、桑文海,不解主子的用意,反问:由我们办吗?岸谷训示道:杨司令战死已有七天七夜了,“满洲”南地区讨伐司令官野副昌德将军睡不安枕,夜夜总做噩梦,梦见杨司令伸着手朝他要头颅,因而惊醒后总是剧烈的头痛,所以他要快给杨司令做木刻的假头,为将军主祭下葬……这一举动,蒙蔽了许多善良的人们,说日本人也知“礼”、“义”。直到东北光复,濛江解放,民主政府县长周嘉达到任,于1946年2月14日宣布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将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濛江县,以将军的英名命名为“靖宇县”,以永远纪念这位抗日的盖世英杰。决定为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重建陵墓。建成之日,在陵墓前,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并处决了直接杀害杨靖宇将军的汉奸警察主犯——王士洪、桑文海和告密者李正新、赵廷喜。
1957年初秋,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筑的靖宇陵园工程告竣,靖宇县各界人民选派代表,于8月20日将杨靖宇将军的遗骨连同木刻的假头颅,一起恭送到通化市江东建成的杨靖宇烈士陵园。由于将军的遗颅保存尚属完好,公祭安葬委员会指定由通化市医院院长李林为将军的遗骨做石膏敷形,以待下葬时对接。
将军头颅终得归葬
收集遗体的资料有了眉目,我们即奔起点哈尔滨,拜访在哈的将军当年的战友与部下,并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逗留了九天,查阅和核对了大量资料,终于在杨靖宇、陈翰章两将军殉国九年祭的资料中,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
原来东北著名的满族作家关沫南同志就是恭迎杨靖宇将军头颅的使者之一。几经周折,才收集到了关沫南同志的书札和资料,捧读之下,才知将军头颅辗转白山松水之间归葬之不易:那是1948年9月初,哈尔滨道外普罗医院的李湛章(他是从伪都新京医科大学回哈的学生),给当时的松江省主席写信说,他在医大读书时,曾看见两颗用酒精罐子装着的人头标本,其中年长些的头颅可能是杨靖宇,另一颗头颅是一位师长的。对此信,冯仲云主席非常重视,立即派他的秘书关沫南和哈尔滨市政府孙刚犁同志赶赴解放战争的前线长春去迎取。二人到达“前指”时被告知:长春地下党组织已将两颗抗日联军将领的头颅面交“前指”陈光司令员带回哈尔滨。由于冯仲云主席也是位老抗联,当从陈光司令员手上迎来两颗抗联将领的头颅时,一眼便认出,一颗头颅是杨靖宇将军的,另一颗头颅是陈翰章将军的。当即由松江军区卫生部邀请松江医校教研室的李信业同志换药检查,并于1948年12月25日正式迎入东北烈士纪念馆保存。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党政军民于1957年9月25日举行了隆重仪式,恭送杨将军的头颅,通化的党政军也举行了隆重仪式迎归。
至此,这位为民族生存与日寇苦斗的将军,他那身经百战而不惧的耿耿忠骨,同他那宁死不屈而高昂的头颅,最终在他殉国十八周年即1958年2月23日,由公祭安葬委员会对接起来,覆以国旗,盖棺安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对民族英雄最崇高的葬礼。